今年84歲的蕭添發(fā)在新橋世居住近40年,在深圳市龍崗區(qū)的客家圍屋度過了自己的大半生。
20世紀70年代末,他搬到了圍屋附近的地方,依然會時不時地回到自己的老宅看一看。
“過去,整個村子的環(huán)境十分差,房頂瓦片隨時可能掉落,村子里也堆滿了垃圾廢品,”他回憶道。
而如今,這個客家圍屋已變身為深圳首個“近零碳社區(qū)”,應用了140多項低碳技術來解決社區(qū)
碳排放問題。
據深圳市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研究院執(zhí)行院長張亞龍介紹,這個社區(qū)總建筑面積36000平方米,現(xiàn)有居民約400人,每年的碳排放量為680噸。目前,通過社區(qū)內的低碳技術,可完成600頓的減碳量,剩余的80噸碳排放量則通過建立碳賬戶對社區(qū)居民與訪客進行
碳管理,修正出行模式和生活習慣,倡導居民踐行
綠色生活。
新橋世居的華麗轉變,正是深圳低碳發(fā)展的縮影。作為國家首批低碳
試點城市之一,深圳正在低碳領域大步前行。據官方數(shù)據顯示,2020年深圳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約70%,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強度分別降至全國平均水平的1/3和1/5。
本*文@內-容-來-自;中_國_碳^排-放*交-易^網 t an pa i fa ng . c om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為公益類網站,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